荊楚網消息(通訊員龔軒)互聯網時代,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尤為重要,但現實生活中,“泄密”事件卻時有發生。12月17日獲悉,潛江成功偵破我省截止目前最大的一起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,一舉抓獲熊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,嚴厲打擊了該類犯罪。因案情複雜,案件逐級上報省公安廳、公安部,引起高度關註。
  “局長信箱”驚現大線索
  今年5月7日,一網民在潛江市公安局官方網站“平安潛江網”的“局長信箱”中留言:“本地有人利用QQ、微信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,請公安機關查處……”潛江市副市長、公安局長肖天樹高度重視,立即指示該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深入調查。根據線索,網警迅速在虛擬網絡和現實社會展開同步偵查。
  經緊張工作,專班民警首先鎖定了本地嫌疑人的身份和住址。5月11日,經過近12小時的蹲守,民警在潛江某地將犯罪嫌疑人熊某、張某抓獲,併在其電腦中提取、固定了大量電子證據。經查,熊某,男,1989年出生,中專文化,2010年就曾因涉嫌非法生產、銷售間諜器材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。
  訊問得知,2012年6月以來,熊某雇請張某,利用QQ、電話、微信、YY語音等渠道,以“低買高賣”的方式,倒賣公民個人身份信息及手機實時基站查詢、航班、婚姻登記、車輛、銀行帳號及流水等近10類信息共一萬多條,交易額逾百萬元。
  熊某並非信息源頭,只能算信息“販子”,那麼問題來了——大量的公民“私密”信息由誰提供?是誰在花錢購買這些信息?買了之後乾什麼?
  因案件牽涉全國多地,5月19日,案件上報至省公安廳。經研判,省廳網安總隊要求潛江市公安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,深挖信息,全面鋪開。6月6日,該案被正式列為省廳掛牌督辦案件。
  網上溯源層層追查
  熊、張二人幾乎所有交易都在網上完成,虛擬關係錯綜複雜,但即便是虛擬世界,一樣會留下蛛絲馬跡。通過調取熊某支付寶交易明細,對資金鏈進行綜合分析,網警很快便將熊某的重點上線逐一鎖定。
  5月27日,河南商丘,熊某的上線田某某落網。5月31日,浙江溫州,熊某的另一個上線馮某落網。
  經查,馮某所販賣的正是信息中相對“高端”的手機定位信息。這些信息,馮某系從網民“上海外勤”處獲取。循線追查,“上海外勤”的真實身份為呂某某,繫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員工。該公司專門承接手機定位業務,以協助客戶對外勤人員進行監督、管理。馮某偽造了手機機主簽訂同意定位的承諾,假借“上海益煥物資公司”的名義與該信息科技公司簽訂合同,最終騙得多人的手機定位信息。查實該情況後,警方對該信息科技公司服務存在重大安全漏洞進行了告誡,並敦促其立即整改。
  調查得知,熊某的多級上線如馮某、田某等人,都有各自相對固定的“客戶群”和信息“圈子”,且呈放射狀發散,業務涉及全國多地。這些信息販子通過網絡聯繫,低買高賣,各取所需,最終使得大量公民個人信息落入買家之手。
  網警提示:保護信息安全,單位、個人均需警惕
  什麼樣的人或單位需要他人的個人信息?湖北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鄒德文副總隊長分析,主要有三類,一是出於商業目的,用於定向廣告推銷的商家。比如各類教育培訓公司最希望學校提供學生及家長信息,醫療器械商或藥品商最希望醫院提供病患信息等。有了這些信息,商家就可以對特定人群施以更加精準的廣告,以求高額回報。“QQ上的‘客戶資料交換’群比比皆是,群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,有的甚至接近1000人。一些未經授權的客戶資料有償或無償‘被交換’,必然涉及個人隱私泄露!”鄒德文說。二是為滿足客戶需要,搜羅各類信息的調查公司。目前,社會上存在大量的調查公司,俗稱“私家偵探”,它們對外承接婚姻調查、商業調查、債務調查、人員行蹤調查等各類業務,有的業務游走於法律的“灰色地帶”。作為“大戶”,它們對公民各類個人信息的需求量巨大。如果自己沒有渠道,則需要從網上求購。三是實施敲詐勒索、詐騙等刑事犯罪的不法分子。從警方辦案實踐來看,不少專業電信詐騙團夥盯上了公民個人信息。詳細掌握了某人的信息後,騙子們就能“量身定做”更加專業、更令人信服的騙人“劇本”,以求快速取得對方信任。我省發生的多起“二胎補貼”“購車退稅”電信詐騙案件,犯罪分子都掌握了當事人的購車、二胎生產等詳細信息,並藉此成功冒充為計生、稅務等部門國家工作人員。
  警方指出,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,往往涉及金融、電信、交通、教育、醫療等單位甚至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。正是他們違反規定,將履職或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,才導致公民權益受到侵害。還有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非法提供、獲取、買賣個人信息均涉嫌犯罪。“如果知道這是犯法的,我就肯定不會幹!”嫌疑人張某在民警審訊時說。張某系熊某好友,應邀幫其買賣信息。由於法律意識淡薄,張某覺得這樣做“既沒有偷搶也沒有詐騙他人”,且獲利不菲,就做了,根本沒有意識到已觸犯刑律。
  警方提示,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關鍵崗位人員,尤其需要提高警惕,註意保護信息安全,而相關單位也應有配套、嚴格的制度規範,以加強管理。公民個人亦需提高防範意識。在向陌生人、私人機構提供家庭住址、身份證號碼等私人信息時,要提高警惕性,在提供的有關證件複印件上明確標示專門用途;在作為消費者享受公共服務時,需向提供者表明需要保密的態度,要求加強管理。
  目前,熊某等5人因涉嫌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,已被依法逮捕。該案所涉的大量線索已上報公安部,警方仍在進一步深挖當中。  (原標題:80後倒賣萬餘公民信息 潛江破獲湖北最大非法獲取信息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v08bvve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